今天起床一睜開眼,
在你心中浮現的第一種情緒是什麼?
「真煩!又要上班」、「每天充滿數不清的會議,老闆一定又要找碴!」
你也患了「日常慣性炎」?
我們的人生不像電影,
沒有高潮迭起的情節,
也不會天降奇蹟,
自動讓一切惱人的失敗挫折和困頓化為轉機。
在人日復一日的生命中,
隨著年齡漸長,
我們開始對周遭的一切提不起興趣,
並且感到暴躁易怒,
當這些情緒占了生命中的一大半,
或許你是患了「日常慣性炎」。
(延伸閱讀:透過「療癒系瑜伽」離開焦慮!心理師教妳生活的放鬆之道)
這個虛擬的「病症」出自於法國療癒暢銷小說《你的第二人生始於你明白人生只有一次》一書,
作者拉斐爾.喬丹奴(Raphaëlle Giordano)本身為心理諮商專家,
卻沒有艱深的理論撰述,
而是以引人入勝的小說形式,
帶出「如何探討人生意義」的主題。
女主角卡蜜兒雖然擁有看似讓人稱羨的工作與家庭,
卻感受不到應有的幸福和快樂,
在一場意外的車禍中,
她遇見了自稱「慣性治療師」的神祕男子克勞德,
並在他的帶領下逐漸活出「第二人生」。
「日常慣性炎」可能發生在你我每一個人身上,
它會慢慢腐蝕心靈,
將所有日常所累積的小小情緒,
不時釋放出來咬嚙我們的生活,
像一罐打翻的墨水漸漸暈染,
掩蓋住所有值得快樂的片刻。
當你開始感到生活失去目標與意義,
追求新事物、結交新朋友的動力慢慢減退,
容易失望、疲乏。小心,
那就是「日常慣性炎」的症狀。
或許你會說,
現代人生活壓力這麼大,
容易焦慮也是正常的吧。
但不妨想想,
當社會中的龐大群體集體感到空虛鬱悶,
會對國家發展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在一片壟罩灰色陰鬱的氛圍之下,
國家還有任何成長的動能嗎?
作者雖以「國家幽默等級下降」、「引發悲觀傳染病」等誇飾說法形容,
但長遠來看,確實身陷在充滿「幸福文盲」的社會中,
只會為國家帶來自殺式的慢性衰敗。
法國人的憂鬱並不浪漫
根據媒體報導,
在西歐國家中,
法國的自殺率排行前三,
甚至有數據顯示每小時都有人自殺;
法國經濟學家克勞迪婭.塞尼克(Claudia Senik)也在研究中發現,
法國人的幸福程度,
完全落後於國人生活水平和失業率。
看來眉眼中天生自帶一股「憂鬱氣質」的法國人,
事實上這種與生俱來的多愁善感,
並不如外界所想那麼神秘浪漫。
法國這樣一個浪漫的國度,卻也是高自殺率的陰鬱之(圖片來源:Flick@Ville Miettinen)
既然患了這樣的病,
該如何求解?
女主角卡蜜兒依照慣性治療師克勞德的建議,
逐步從生活中開始練習,嘗試調整心態,
過濾掉潛意識中的心理雜質,勇敢脫離常軌,
改變夫妻、親子、職場之間的緊繃關係。
閱讀本書時,
主圖來源:Photo by rawpixel.com on Unsplash
Chrome: https://www.google.com/chrome/browser/desktop/index.html